近来,欧美关系又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日前闭幕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美国派出了包括国防部长和多名参议员在内的40多人的代表团与会。会上,美方发言人对欧洲盟国在伊拉克、伊朗、土耳其等问题上不愿与美国保持一致,表示出强烈不满。美国防部长科恩更是直言要求北约盟友支持美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然而,法国代表的发言却针锋相对。他指出,欧洲不是美国的士兵,法国不准备接受美国的调遣。德国议员巴尔在会上提出置疑,联盟内究竟是“提倡伙伴精神还是专制领导”。
这次导致欧美步调不一致的直接诱因是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对于美国的“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强硬立场,除英国外,其他欧洲国家都有程度不同的保留。因为空袭不可能完全摧毁这些原料和生产设备。再说,就算击中这些材料,蔓延开来也会对平民百姓,甚至伊拉克的邻国造成严重恶果。所以他们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虽说这次欧美分歧涉及的是一个具体问题。但实质上却反映出双方对“冷战”后欧洲角色的不同理解。冷战期间,欧洲是美国的“小伙伴”,长期躲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冷战后,美国想继续充当世界警察,但又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希望欧洲能在美国的指挥下,多分担一些义务,在世界上起到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作用。美国不愿继续过去那种“美国人出钱保安全、欧洲人四处挣大钱”的传统分工。欧洲虽然感到自己的实力有了增长,但真正的强项只有经济。所以欧洲认为,自己对世界的义务只是经济方面的。在军事、安全政策方面,欧洲仍不愿意走出欧洲,去分担美国的义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认为,目前欧美关系的不平衡,不是美国领导太多,而是欧洲太不主动造成的。欧洲现在还不是美国所期望的全球伙伴。
这次分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洲大国之间的不协调。英国积极主张密切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想借助美国的影响来提高其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使那种受法德轴心排挤的心理得到平衡,法国从戴高乐时期起,就主张欧洲的事务应由欧洲人自己管。冷战结束后,法国更认为欧美关系应该是平起平坐的新型伙伴关系,欧洲不能再围着美国的指挥棒转,对各种国际事务欧洲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德国一方面愿意与法国一起积极推动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并以“欧洲”的名义来扩大自己对欧洲事务的影响。这也正是德法关系的发展比德英关系更为密切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另一方面,出于历史原因,德国又必须比法国更多地照顾美国的脸色,处理问题时不能对美国做得太绝。于是,在处理欧美关系时,出现了欧洲各大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现象。
看来,欧美关系中复杂的利益冲突还会长期存在。遇到风吹草动,各种利益关系还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欧美关系必须面对的现实。
(本报波恩2月11日电)